(撒上16:7)在这方面,耶稣已经给我们立了榜样,在三年的传教生涯中,他没有攀附当时的权贵统治者,却天天与穷人、病人、罪人在一起,他不但把天国奥秘传播给他们,还和他们起居饮食,患难与共。
村里不管哪家有垂危的病人,她都要为人家去诵经,守护临终。她虔诚的信仰和善行在村里有口皆碑。二、没有闲话只有祝福。85岁之后,她才不再下地干活。不管人前人后,她总是说儿女们的好,从未说过谁不好的话。
教宗又说,在这段福音中,当我们看到耶稣因在安息日治愈病人而遭到斥责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罪:形式主义的罪。形式主义的基督徒不为天主的恩宠留空间。他们的生活就是为获得一切合法文件、一切证书。
他首先进入大厅问候病人,强调在「一片漆黑」中,天父仍然临在,祂爱我们,「从不叫我们失望」。教宗接着上楼探访那些由圣艾智德团体照顾的居无定所者,他的一席话打动人心。
为此,教宗方济各展示出了对穷人的关注、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人性尊严的诸多方面:移民、难民、新奴役制、人体器官的走私和贩卖人口问题;排斥和歧视老人、病人……。
养老院有智残儿童、无力行走的老人、长期卧床的病人......都是修女们服务的对象,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日复一日,比照顾自己父母还周到。
在此之后,顺治的未婚妻、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因病厌食百治无效,汤若望赠予一圣牌,祈求天主平安,后来病人果然痊愈。
比如,他不去想到很多人的需求,或者病人需要陪伴,他只想到自己,他的财富,他的好生活。他只过自己的好生活。教宗表明,这是表面的宗教情愫,不认识任何边缘地区,只懂自我封闭,就连自己的家门外也不认识。
那些在医院里无人探望的孤独病人就是我!诵念三钟经後,教宗问候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特别是庆祝阿根廷独立200周年的教宗的同胞。教宗也问候了来自波兰、尤其是来自克拉科夫的信友。
在内蒙古巴盟教区杭锦后旗仁康医院工作的魏修女,观察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总是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她想:孩子不是病人,为什么不去上学呢?父母去哪了?孩子为什么没人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