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总教区津通.格拉文(ZinghtungGrawng)总主教对天亚社说:「研讨会旨在了解缅甸天主教家庭的情况及困难,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陈小莉修女走过了九年的暂愿期,在天主台前表达了对天主的忠贞与永远跟随的决心,在终身愿文上签了字,同时教区朱维方副主教、修会会长邱新媚修女在愿文上签了名字,表达了教区及修会对她的接纳、见证和肯定。
这名18岁高中生向父亲黎文河(LeVanHa)献花,令其感动不已。黎文河向天亚社说:「我为女儿感到骄傲,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在新年向父母献花表达谢意。」
师傅关心的是他们的心不要感到疲累,以及他们要在醒悟中等待人子的来临(参阅34节)。为此,耶稣的邀请人:抬起你们的头,让心放轻松而醒悟。
18岁的小美,有自己的梦想,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她,看到同村的女孩们都出去打工了,也就向父母提出要去北京打工。父母开始不同意,但在小美的软缠硬磨之下勉强点了头,于是,小美结伴去了北京。
某些知名的伊玛目已经开始呼吁:我们应该在解读《可兰经》上作出改革,我们应该为今日世界彻底重整伊斯兰,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直到神学院。这需要时间,但必须从今天开始。
孙静潜方济神父,1924年10月10日生于山西省洪洞县,父忠良公,母王玉英,蒙席为长子,下有弟妹四人,小学毕业后,进入当地修道院,中学成绩优异,保送宣化大修院,后来毕业于北京若石学院,于1949年3月13
一个年轻的中国妈妈,离异后变卖了所有财产,花了大笔的中介费,和孩子来到新加坡生活,儿子就读于当地的政府小学。到了新加坡才知道,中介的承诺都成了泡影,这位妈妈持有的是陪读准证,根本不可以在当地工作。
所有宗教无不热心于社会服务,是私人办学的主力,其中基督教、天主教办了近千家中小学及幼稚园,佛教办学逾80家,道教、伊斯兰教、孔教共办学20余家,达全港学校总数的一半,有些宗教团体还在内地捐助了大量希望小学
1927年开办育英小学。到1942年教堂发展到十八、九处,各个教堂均设有驻堂神父。解放前夕,国籍神父有王履新、贾耀、郭印宫、王清惠、陈文生、姚正一六位,比利时籍神父有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