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六世曾写道:你们是两股基督徒生命强流的神秘汇合,一股是在俗生活,另一股是献身於天主、从事福音劝谕工作的生活。教宗不仅引用了保禄六世的这句名言,还要求在俗献身者重新合成在俗生活和奉献精神。
这是她新生命旅程的起点,虽然身体欠佳,但她在这条路上走入天主圣三的奥秘,并改名为天主圣三玛利亚。1933年,她结束本笃会的初学期,在罗马城外圣保禄隐修院发愿度修行生活。
1218年,该修会的成立宗旨正是要从穆斯林手中赎回基督徒奴隶,会士们除了贫穷、服从和贞洁的圣愿以外,还要宣发救赎圣愿,舍身赎回可能会背离信仰的基督徒俘虏。
加辣选择的隐修生活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途径,借此以方济各为榜样,活出彻底服从基督的圣召。藉着隐修活出福音的选择,乃是成为世界上的穷人、分担卑微者的命运的一种新方式,让人看到并相信福音的慈悲讯息”。
新神父陈恩告诉“信德”:当我趴在祭坛那里的时候,就在天主面前完全交托了,当时,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回响:不要怕,有我跟你在一起。
主内兄弟姐妹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天空下着大雨也阻挡不了他们学习的脚步,我们在祈祷中与天主相遇,使我们更加认识天主,由内心作悔改,在祈祷中感恩赞颂天主,使我们拥有度基督徒生活的力量与平安。
教会,除天主的成分(这里不做讨论)外,就其人为因素而言,属于社会团体和组织形态,且是动态体。如果教会的发展合乎事物的运动规律,持续快速发展就顺理成章。
教友则唱下列的:「我们当换衣服、带灰尘、穿苦衣、守斋涕泣,在上主前悲嚎;因为我们的天主多赐恩宠,宽赦我们的诸罪。」这已经说明了封斋之意,及信众应如何渡此封齐期。
教友则唱下列的:“我们当换衣服、带灰尘、穿苦衣、守斋涕泣,在上主前悲嚎;因为我们的天主多赐恩宠,宽赦我们的诸罪。”这已经说明了封斋之意,及信众应如何渡此封齐期。
又怎能不使旁观者愤愤不平,使生命之主感到异常恼怒呢?我们再看一看圣经的原文:主人把那仆人叫来说:‘你这可恶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