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并非遥不可及,诸凡圣人的生命历程有其平凡的一面,是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亦有其非凡的一面,借助于天主的恩宠,跨越生活的坎坷,迈向成圣的方向。
他在橄榄山园明显地告诉伯多禄宗徒:‘把你的剑放回原处;因为凡持剑的,必死在剑下’(玛26,52)”。
教宗举出了耶稣将自己比作撒种子的人,说这个种子就是圣言的比喻,进一步发挥说:凡听了这话,并接受了,并结出了果实的人是属于天国的人,生活在天主的统治权下;他们留在世界上,却不属于世界;他们携带着永生的种子
另一方面,基辅都主教艾彼凡尼(Epiphany)准备点燃「自主的火焰」,希望所有正教会,在未来的和解中创造奇迹。
希腊的费奥凡(Theophanes)和安德烈·鲁布列夫(AndrejRublev)的非凡圣像画特质证明了这一点,在十五世纪初,以及同一主题的许多其他图标,包括古代和新颖的,以及许多致力于为俄罗斯教堂绘制
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说:「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业,他也要做,并要还要做比这些更大的事业,因为我往父那里去。」(参阅:若十四1-12)教宗阐明,这段福音章节指示了通往天父的道路。
这是因为人子是一位截然不同的君王,祂称穷人为‘兄弟’,把自己与饥饿、口渴、作客、患病、坐监的人视为一体,并且说:‘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凡追求信仰的,必有成果。这一十分珍贵的成果就是认识天主,爱天主于万有之上,这是信仰者共同的成果。然而认识天主的过程如百川归海,丰富多彩,各不相同。其实,每个人的信仰历程,就是一种生动的心路历程。
第五,在最后审判中,那位一心为大众的人子没将虔诚祈祷(祷告)和热心敬礼视为进入天乡的标准,而是将有份于天乡的基本条件设定为:“凡你们为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
1936年,在中日战争箭在弦上,朱主教呈文罗马教廷,申请凡至曹家镇德肋撒堂朝圣可得全大赦特恩,以求得中国和平富强。教宗庇护十一世发文:“呈悉所请,事关神益,予以照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