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礼仪年度中所庆祝的是天主救恩的历史,是耶稣基督进入人类历史中,救赎我们的重现。中华民族的庆节文化中蕴含的不仅仅是人文价值,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是天主救恩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
婚礼不拜天地,而是拜谢天主,一拜天主生养照顾之恩,二拜天主降生救赎之恩……这难道不是福传吗?从此每天早晨弥撒后,我们开始排练,而陈老师总是在我们之前到达。
在他去世300周年的1933年,曾担任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当时已成为本笃会士的陆征祥给中国的主教写信,要求推动徐光启列品,上海教区惠济良主教慨然应许,令教区的公教进行会奉徐光启为主保,同时还准印经文:救赎万民之天主
圣善是灵性的目标,天人合一是耶稣倾流圣血、救赎人类的目标,真、善、美、圣的境界是耶稣死而复活、藉圣神圣化人类的目标。因为我们有希望,等待才不觉得无奈;因为我们有收获,耕耘才会不辞辛苦。
然而,如果为了救赎我们的生命而赐下自己唯一圣子的天主慈悲的爱是无限的,那么,我们的责任也非常重大。教宗说:「每个人都要重新认识到,自己是患病的,需要被医治。
他为救赎全人类被钉在十字架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还有什么理由去自寻烦恼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理解别人呢?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你对我错呢?她怀着一颗愧疚的心,在圣堂忏悔自己的错误。
在这条路上,主耶稣曾经一个人背负着救赎的十字架孤独地走过,历代圣人们孤独地走过,那些内心炽热的传教士们也都孤独地走过,还有那位与我一起看过相同夕阳的魏神父也走过……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徐家汇大堂的老本堂,圣德不凡的蔡石方神父,于1993年圣诞节写给侄子、侄女的一封信,信中说:人是因信德而生活的,没有信德成不了天主的儿女,等于耶稣没有为他降生救赎,是多大的损失呀!
我们是否对基督忠诚,决定了我们是否得救赎或被惩罚。
一对夫妇相拥,手托着一大木十字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天突降大雨,每一对夫妇相互搀扶,替换着,冒着大雨走完了这次苦路,这是上天给我们每一位参与者一次内心的洗礼,让我们重温耶稣基督的苦难圣死,感受天主的大爱及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