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祈祷中,我这样对天主说:“天主啊!我们的友谊完全是建立在你之内的,所以,恳求你用正义来维护这份友谊,愿它同样具备坚实的基础,而不要像那建在沙滩上的房屋,经不起风吹浪打。
在他的大司祭祈祷中,他特别祈求天父说,“父啊,使他们合而为一,正如我们一样。”(若17:11,21)的确,团结共融,是他在世的使命中重要的目标,“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如此,将来还是一样,历史一直在进步。“信德”:从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桥梁教会给中国教会做了很多贡献。
别看这些热心教友常常嘴里挂念说:犯了罪天主要罚下地狱,可是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们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如此呢?
教宗说,通常都是年轻人谈论未来,而年长者则是守护过去。在这段福音的记载中情况刚好相反,这是因为当我们在上主内彼此相遇时,天主总是让我们有惊喜。
一位刚领洗不到半年的兄弟,不幸触电身亡,撇下妻子和不到一岁的儿子,母亲殷玉梅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几乎就要崩溃了。也是刚刚领洗的她,信仰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
他奉献自己,做好司铎的工作——许多司铎都是如此,爱耶稣以及周围的人,他就会快乐。在一些缺少司铎的国家,当然会有困难。然而,我们是否真的渴望有更多的司铎?
《六尺巷的启迪》有人曾说:“忍让乃是软弱无能的具体表现”。而持相同观点者也不在少数,因为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如果是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或损害,若不据理力争,岂非助长了恶者的嚣张气焰?
教宗方济各在《永恒生命的光辉》(Candorlucisaeternae)宗座牧函中如此评论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份牧函于3月25日预报救主降生节当天发表,这绝非巧合。
大公会议劝勉所有青年说:“因为你们正从你们前辈的手里接过火把来,在世界历史巨变中生活下去。是你们,继续你们父母师长的表率及教训的精华,要建设明天的社会:你们将同他一起得救,或者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