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要想办法打开缺口,建立福传点。我如此鼓励他们。耶稣在三年的传教生涯中也是与风雨同行,与泥泞同路,与拒绝相随。
真正让我萌生想要修道的念头,是在一个晚上,那时候都点煤油灯,我点着灯看《默想全书》,书中有一段默想圣经的一个场景,就是耶稣十二岁讲道,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乡,这一段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们都以为他是去那儿办点事儿,有教友要开车送他,他却不愿麻烦别人,第二天一大早自己就悄悄地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其实他隐瞒病情,是怕教友们替他担心。
在接受辅导夫妇写分享稿的时候,需要深入剖析自己铎职生涯的酸甜苦辣;尤其触及到心灵深处最痛的部分,需要一种坚强的毅力和决心,那是隐藏在我心灵深处轻易不敢碰触的点。
另一点呢,我认为,宗教类的NGO虽然有它的宗教性,但是它完全可以很好地和非宗教性的NGO进行沟通、交流甚至于合作,我也看到像北方进德、爱德基金会,还有西安的社会服务办公室,它们在自己的范围内做事情,同时也非宗教背景的
做这些工作的确比较累,但是能来灾区做点什么觉得心里很踏实。修女正在安抚灾民苏楠修女(景县善导圣母会):我现在在什邡市湔氐镇走访村民,给他们精神的鼓励与安慰。昨天也帮他们搭建震倒的种木耳的大棚。
看到她的状况,我很想为她做点什么,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办法,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家属来交费时我看见他身上的军装后有了主意!
(梅斯菲尔德《拜伊街的孀妇》)就在这绝望的时刻,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一双泪眼无意中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几张纸样的东西在青草地上,被凉风吹得一抖一抖的,好像在有意与她逗趣哩!
换言之,信仰代表这样一种决定:在人的存在核心深处有一个点,这个点是不能为可见和可触摸的事物所滋养和维持的;这个点会与那不可见的事物相遇,并且会感受到,那不可见的事物为这个点自身的存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点,我们不只是可以给予穷人,同样,他们也可以给予我们、教导我们。我们是多么需要学习穷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