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张家楼之家图片:陈伟荣)
信徒陈玉麟和何永雄弥撒中献上礼品,两人均有参与七零年教宗访港弥撒。何永雄当年七岁,是其中一位亲领教宗所送圣体的儿童。何永雄对本报说,那时年纪小,只记得那是教会盛事,但领受教宗圣体令他感受深刻。
邻居,陈玛利亚,大家都喊她小陈,按农村的说法她只有八九成的心眼,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丈夫比她大十几岁,来到我们村后,她伺候公婆、勤劳能干、热情助人,村里人对她评价都很好。陈玛利亚最初接触了其他教会。
省两会文宣组组长,温州教区苍南铎区总铎陈时雨神父也在开幕式上向来自四个教区50余位通讯员做了指导性的讲话,陈神父首先总结并肯定了通讯员们这几年来为教会的文字福传做出的贡献,并表示:现在是网络的时代,我们教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我感受到了心头的分量,于是陷入了犹豫和沉思……今天下午去看望了老陈。说老陈,其实并不老,只是比我大一点而已。但从另一方面讲,她“大”我就不止一点点了。
当看到绝望的宋姐生下可爱的女儿、重新组合了家庭、搬进了新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时候;当看到陷入困境的明志从痛苦的泥潭中挣扎出来一步步走向坚强和成长的时候;当看到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丽丽和失去哥哥的营营找回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的时候
1948年8月16日,依搦斯修女离开恩塔利会院,换上当时印度最贫穷妇女穿的白底蓝边的莎丽,後来这身莎丽便成了仁爱传教女修会的会服。从那时起,依搦斯修女便展开她全心服事穷人的新使命,并改名为德肋撒修女。
金山圣经一组组长陈庭祥老师正在做分享在慈溪浒山天主堂金仰科神父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金山圣经学习小组的活动场所———慈溪市金山东区148楼5单元3楼的一个大房间里。
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陈方中教授从文化交流与政教关系、福传的果实——教友及有效的教友培育方式——教友团体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玛窦后的福传路线及精神。
9月15日,由宜宾教区陈适中主教主持,举行了隆重的钟楼落成典礼及祝圣弥撒。(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