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长们最后强调,应当重振要理讲授、礼仪和民间敬礼,这一切在迫害中维护了许多基督徒的信德。为了避免青年在众多活动中迷失自我,必须让他们理解到祈祷的重要性;当然,教会也要为青年和他们的圣召祈祷。
说这些话的这个人惨遭迫害、疾病缠身、走投无路、众叛亲离。但当天主俯听了他的祈祷,前来援救他时,他所经验到的喜乐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同时,教会也与今天因种族、肤色、生活条件或者宗教而受到迫害的人们站在一起”。“作为罗马的主教、伯多禄宗徒的继承人,我和我的前任们一样重申教会为使人们的心中再也没有仇恨而祈祷、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这次教宗重新把世界和平的关键放在宗教自由上,因为世界不同地区继续存在着对宗教信仰生活施予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限制,加以歧视,甚至迫害少数宗教信徒。
教宗写说:国际社会对这些逃避暴力与迫害的人担负了特定的责任。
他说:你们要在圣地的难民身上迎接他,在基督信徒生活并受到迫害以致殉道的中东国家迎接他;你们要在穷人、孤独受折磨的人身上迎接他,这些人在圣诞期间可能感到孤单、被遗弃;你们也要在准备与天主教会共融的圣公会的成员身上迎接基督
他解释说,外邦人的宗徒似乎甚至“有点高傲”,“太过自信”,他坚称,就连“困苦、窘迫、迫害、饥饿、赤贫、危险和刀剑”都无法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圣保禄在同一封书信中说,靠著上主的爱“我们大获全胜”。
在那期间,由于耶稣会士管理许多学校,被视为主要的保守势力,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迫害,从莫斯科索神父殉道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暴行的惨烈。
仆人必须懂得等待,因为「忍受迫害和敌意是基督徒圣召的一部分」。当天福音比喻凸显出两种态度:「一方面是主人的目光,高瞻远瞩;另一方面是仆人的目光,看到问题。」
一位盖尔诗人在十七世纪50年代被迫背井离乡到Connaught时写到在可怕的迫害和社会动荡时保持信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