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圣经上汲取伦常生活的教化是合理的举动,只是不要过分偏颇,以免把圣经沦为另一本“死的律法”。
这就进一步说明,主耶稣死后去古圣所的提法,并非独出心裁,创新思维,而正相反,这正是恢复中国教会和老教友们对这端道理的传统认知。
正如保禄所指出的,“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
3.洗礼水的生命更新慕道者在此夜受洗,体现“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罗6:4)的奥迹。圣水池被祝圣时,司祭将复活蜡烛三次浸入水中,象征圣神赋予水生命的力量。
幸运的是他渴望接受信仰,并吩咐我:抓紧请神父为他求速死,我实在受不了啦,我为他付了洗,并遵主耶稣命为他洗脚七遍(因是圣周四),然后匆匆去找神父为他求善终。
几时他让人看到他,他才能被看到;只有他开了我们的眼目,而且我们也愿意被开启时,我们才有可能在有死的世界中认出他那永恒之爱的面孔。这爱战胜了死亡,并且在它内出现了另外一个新的世界:就是那将要到来的世界。
和旧约的司祭不同,在新约圣经中基督既是司祭又是祭品,因他听命致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天和人之间建立了永久的盟约(希9:11-12),从今以后只有一个司祭职,其他司祭职都是对基督这一司祭职的圣事性的分享
我们相信救主耶稣基督的人,也相信与祂同死同生,到末日还要与祂一起复活。不久之后天堂相见!
衣衫满了泪滴,有人死在罪里,有人还在埃及,主啊求你兴起兴起。唱着唱着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痛,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天天在父母那里无止境地索取,却从不关心父母的心事和难处。
耶稣的死是心甘情愿的,他愿为了人的得救而牺牲自己。耶稣死后第三日复活了,并显现于众门徒。复活的耶稣今天仍在我们中间,仍在爱他、相信他、投奔他的人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