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天主之所爱是始于内而发自外的,它起于我内心的一思一念,但却表现于我的日常生活中。
重新阅读“真福八段”,那一句句圣言仿佛从天外滚滚而来:“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我明白了,我盲目地去追求世间如幻影一般的财富,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每每困乏后躺在床上,才发觉自己的内心是如此的空虚
痛苦很快就来到她的身边:在她两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很少人了解她的内心的痛苦及筋疲力尽的精神上的搏斗。她的力量来自信赖天主和圣母,这也是她成圣的特征。
唐寅本人,像是含笑斜倚在画面外某个地方,穿越时空目睹了崔涯与名妓李端端产生爱情的那个场面,将它画了下来;画中的李端端手持白牡丹,楚楚动人,仿佛正据理巧辩、侃侃而谈,而崔涯放下手中一页纸,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
即使是默观,也是在闭眼的时候进行的,因为天主圣言是在这个时候点亮我们的内心。”留在大伯尔山上真好。但是,我们同耶稣上到山上是为学会用善的眼光看世上的恶行。
在2000年10月底,张秀荣阿姨看到了《保定日报》上一则标题为“让爱心成为永恒的牵挂”的文章后,作为当时已经从棉纺厂小学退休的教师,面对着将要失学的孩子们,张姨内心百感交集,决定向面临失学的李圆圆伸出援助之手
教宗激励他们不要害怕因为向天主开放,而会减少他们内心强烈感到的那项艺术、那项才华。问:显然地,教宗本笃十六世也强调美不能与善和真理分开…答:教宗在真正的美和虚伪的美之间,做了非常清楚的区分。
这样的幸福不一定是财物方面的满盈,但绝对是内心真实的满足与平安。这样的满足与平安不是财富可以赚取的,而是来自天主宽厚的恩赐。但要得到天主的恩赐,每个人也必须有所表示,也就是应该向天主祈求。
为此,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在十字架的正义面前,人类或许内心产生反感,因为这反映人类并非自主的生命,而是需要天主方能充分实现自我。
教宗为此阐明:「但上主认识我们,祂知道内心奋斗的艰辛,晓得我们软弱、容易跌倒、总是重复犯错。祂同时也建议我们勤于行善,时常恳求慈悲。祂将鼓舞我们,再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