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最后提到《路加福音》中慈父的比喻,荡子被等待他已久的父亲所拥抱。这个父亲不计较儿子在言语上对他的不敬,只求让儿子明白他是多么地想念他(参阅:路十五11-32)。
荡子的比喻(更应称为慈父比喻),善心的撒玛黎雅人和亡羊的比喻,无不说明天主对罪人、弱小者和失落者的慈悲。耶稣也训诲说: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玛5:7);我喜欢仁爱(慈悲mercy)胜过祭献。
人无法预测自己生命什么时候结束,每个基督徒应时刻准备好,警醒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否做到应尽的本分工作,像玛窦福音中所讲的十个童女的比喻那样:五个糊涂的童女带灯不带油,新郎来了,她们还在买油,结果被关在门外,
教宗用主日弥撒天国喜宴的比喻,描述应邀参加筵席的人被不同的利益吸引而拒绝受邀。于是,为儿子准备喜宴的国王另寻宾客填满座席。教宗说,人类应自由地回应天主慷慨的邀约。
候神父在下会神工中幽默、诙谐的讲道在下会神工讲道中,候神父从“反省自己”、“互相学习”、“在天主恩宠帮助下改正缺点”、“收取果实”等方面作了分享,以无花果树的比喻启发教友们说:“我们都是耶稣栽在教会的无花果树
方主教在弥撒讲道中引用“天国银行”和“熊掰棒子”的两个比喻,他说:“人须先往银行存钱,日后才能取钱。天国银行也是一样,必须先做一些耶稣(行长)喜欢的事,赚取天堂门票,才能进天国。”
在讲章中,作者通过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来讲述无价、深远的父神的爱。他说,父爱无息,面对悖逆的浪子,父亲没有用言语讲述爱,没有用强权来完成爱,仅仅是用行动来栽种爱。
教宗进一步解释说,这些即是福音比喻中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语言,依照真福若望保禄二世的话:福音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已成為道德文化和普世人類文明的主要因素(论得救恩的痛苦,29。)
在福音中耶稣多次用比喻教训人,祂曾提到园户的比喻,葡萄园家主感到受挫,因为园户想霸占他的产业。人的内心总是有这种不安,不满足於天主,不满足於忠贞的爱!人心始终倾向於不忠,这是人的诱惑。
教宗引用了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阐明那位父亲之所以能从远方看见小儿子,是因为他站在高处等待,期盼看到儿子回家。这便是慈父心肠。当小儿子开口忏悔时,这位慈父堵住他的嘴巴并欢宴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