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值得珍惜的,人生旅途不售返程票,失去的便永远不会再回来,把握当下,莫等待。
的确,人建立公民、经济、司法、职业、国民关系的方式似乎非常有理性、重形式并安排妥当,却也非常‘失去水分’、枯燥、没有个性特徵。这种建立关系的方式有时令人无法忍受。
但事实上,只有失去生命,才能重获生命。因为一个人若是为了热爱和效法耶稣而舍弃性命,意味着他战胜了死亡,将生命献给了世界。服务的人,必得救。相反地,不为服务而生活的人,活着没有意义。
教宗说,牧人一旦开始过平常人的生活,他就会沉迷於得到他人的关注,按照自己成就判断自己的牧职,纵情於寻求自己的喜好,变得不冷不热,失去对他人的真正关心。
多少善行因缺少光、缺少祈祷而失去光彩。因此,维持基督徒发光的是祈祷。教宗提醒道,祈祷必须认真,在祈祷时我们可以朝拜天父、赞美天主圣三、谢恩或者向上主求恩,但必须发自内心。
只是我常想,可能将永远地失去你了,我再也不能打一个电话,就把你叫到楼下,跟你一起去吃冷饮,看电影了。也不能在你难过的时候,陪你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散步了。而你是那么多愁善感,你想家了,又怎么办呢?
关於教育撒播希望的愿景,教宗指出,「人若失去希望,便无法生活」;教育则能孕育希望,给予生命。教宗说:「我坚信,今日的青年格外需要这种建设未来的生命。
泽曼神父说:即使我失去生命,也不认为是浪费生命,因为我知道,我所帮助的人当中至少有一人成了司铎来接替我的位子。
有时候我们把信德太过理性化,可能会陷入失去听到耶稣善牧的声音的危险。祂是声音有推动力,并吸引人。这就是厄玛乌门徒的经验,当他们听到复活主讲话时,他们的心是火热的。
圣座不为自己谋求任何东西,不顺风转舵,不能失去任何一方。圣座的努力在人性上虽然艰难,但在传福音上却责无旁贷,其目的是让世界邻居恢复对话,停止敌对带来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