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而言:在印度为种姓阶级最低的贱民(dalit)妇女服务,透过聚会和培育,力图让她们有能力保护自已,抵抗不公义。」
被任命为宗座驻印度洋地区使节后,于1542年抵达果阿,并前往杜蒂戈林(今天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东南海港城市)履行向当地渔民福传的特殊使命。当地渔民刚刚皈依信仰不久,缺乏牧灵。
六十名学生、指导员、协调员和神师,分别来自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寮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台湾、泰国和越南。大会主题是“学生蒙召为万物的管家,为绿色与正义的世界奋斗”。
也因为这个缘故,印度教会发起举行“和平与和谐日”。许多人企图用迫害的方式来消灭基督信仰,但从来没有人成功,因为殉道者的血是信德的种子。
这次调查有来自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韩国、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的1033人参与,旨在瞭解亚洲青年教友对圣体的认识、对朝拜圣体的参与,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活出圣体圣事。
伊朗亚美尼亚东正教会总主教、印度马兰卡莱塞西罗-东正教会主席以及巴基斯坦、印尼、菲律宾和日本天主教会主教等发言。
当地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是外来劳工,他们来自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和约旦。
为什么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甘愿生活在印度最穷困和肮脏的贫民窟呢?为什么她一心一意地工作在穷人之中,为他们捐款建住房和改善其生活状况呢?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是耶稣基督的追随者。
在菲律宾、印度、韩国等地,有些团体或堂区就成立了“手机短信福传中心”。印度尼西亚天主教主教团礼仪委员会在2005年就开设了一项移动电话短讯服务。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从不通过媒体自我炫耀,可她的爱却洒满了人生之路。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好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