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上的耶稣于人性和神性的矛盾冲突里犹豫着、徘徊着、艰难的选择着……而这困惑的处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在我们短暂而微渺的一生中,有多少俗世的物欲与道德伦理的教量,有多少难以割舍与无可奈何的纠挠
那所谓伦理道德上的相对主义,与其缔造和睦共荣的生活,反而激发分裂,否认人性尊严。殊不知真正宗教信仰所表达的原则和价值乃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财富。
“基督徒的开始,不是做一个伦理的决定、或者一个伟大的观点,而是与一个事件的相遇,是与一位的相遇,这会使生命有一个新的起点,因而有一个决定性的指引。”
今年学生的毕业文论撰写不同的领域:信理、伦理、圣经、灵修及圣神论等。陈攀飞修士获得优秀论文奖,李高玄修女获得优秀论文奖。奖励给每人200元,以资鼓励。接着,由毕业班修士和修女为修院赠送礼物。
因为你知道自己并不是放弃所领受的使命,也没有放弃十字架,而是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开始自己最后一段生命的朝圣旅程:你将自己年迈虚弱的躯体作为祭品全然献上,藉着默观和祈祷继续留守在被钉十字架上的基督身旁,以慈父的心肠陪伴着我们
因此,让我们每天都能抽出一刻钟,全家人聚在一起,恭读天主圣言,默观省察那位圣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们中间的在天中保是何其的美善,何其的爱你吧!
我们不能用仅在历史上一时得势,随后便跌落的意识形态观点来界定家庭。今天不可谈保守家庭或进步家庭:家庭就是家庭。但家庭不可任由意识形态的这种或那种观念来界定。家庭本身就有自身的力量。
宋神父圣名若瑟,1971年7月7日生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会村,1997年6月毕业于上海佘山修院,同年10月被祝圣为司铎,其后便在陕北榆林、定边、靖边、佳县等地从事牧灵工作。
宋神父圣名若瑟,1971年7月7日生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会村,1997年6月毕业于上海佘山修院,同年10月被祝圣为司铎,其后便在陕北榆林、定边、靖边、佳县等地从事牧灵工作。
不要带着世俗的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不妒忌、不与他人相比,人尽其力,物尽其财,要毫无顾虑地尽力捐助。建圣堂教友十想一想:我相信天主,天主看着我怎样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