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来到世上是为了还给人们尊严,使天主子女重获自由。针对不断祈祷的态度,教宗阐明:「透过祈祷,我们可以与天主建立稳定的关系,祂是真喜乐的源泉。
对于三无人员,即无名、无家、无子女人员或生活非常困难的孤独者、流浪者,国家给他们看病是免费的。
养老院有百余名老人,当中大部分是有子女或者有家人的,而有二十多位老人是无依无靠或者身体残疾的。当天大家看望的对象就是这些无依无靠身体残疾的老人,他们就是耶稣所说的最小的兄弟。
阿马托枢机在册封真福的弥撒中总结道:教会藉着她子女们的工作,与病人相遇,并在我们的真福的启发下,以牺牲和慷慨给予他们帮助和庇护。
我们的天父是生命的公式,它揭示了我们的身份,我们是天主心爱的子女。这公式能解决孤寂的原理,并给我们指出该当做什麽:即爱天主,我们的天父,以及他人,我们的弟兄姐妹。
天主的诫命因此就会简化为一种奴隶而非子女生命的美丽外貌,经常在那令人窒息的法利塞人端庄面具的背后隐藏著某种邪恶和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也适用于天主子女的家庭,我们渴望在天主面前毫无创伤、没有分裂,而是闪耀著圆满共融的美丽光芒。教宗然后想到中东,因为委员会的众多成员都来自中东,那里的教会受到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严重考验。
家庭必须作为信仰的培育场所,向子女讲解信仰的美好,教他们祈祷和服事邻人(《爱的喜乐》287号)。如此,孩童在家庭内与耶稣相遇,其信仰与爱德则会顺延至教会与人类大家庭。培育在家庭内,培养孩童跪拜祈祷。
虽然如此,我的生活仍充满了喜乐与平安,因为主一直在践行着他的许诺“人为了天主的国舍弃了房屋、或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没有不在今世获得多倍,而在来世获得永生的。”
成人的皈依是指心灵转向天主的过程,领洗使他们得到一个新的身份,成为天父的子女,教会的成员,他们要死于旧我,即放弃世俗的人生观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