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当修女抱着小杨夏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其他孩子被逗得哈哈大笑。修女抱着的小杨夏也终于笑了出来……当杨夏的妈妈和我们谈到此事时,她高兴地说:“哎呀!
默观就是在诵读、默想和祈祷之後,试着以天主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默观是天主的目光,是基督对事物的感受,当然也是圣言诵祷前三步的成果。
及笄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周围奉教人数稀少,最后经由媒人介绍续弦到离家80里开外,时属临清教区的一个贫困村庄。为了保护信仰,也只好如此。
在接下来的三天避静中,神父通过圣经中的实例(平息风浪),告诉大家在人生之舟遇有风浪时,基督邀请我们在信德中行走,他时时与我们同在,并带给我们希望。
记得两年前,我还未奉教时,见到一场葬礼。长长的街道上,旗帜飘摇,乐曲哀婉,身穿紫色祭衣的神父面容凝重,目光执着,带领着长长的送葬队伍行走在大街上,犹如缓缓走向上主的台前。
耶稣在山中圣训讲真福八端时,第一端就说到:“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五:1-3),耶稣不只是要宗徒们做到“神贫”,也是对广大跟随他的人们的要求,包括穷人和富人。
最后主教教导,匍匐在地大祈祷时蒙上黑纱,即是要死于自己,死于世俗;黑纱上撒上鲜花,要做基督的新娘;并邀请大家为圣召祈祷!礼仪在悠扬的圣母颂中圆满结束。
这让我想起了初期教会的西满术士,想用金钱购买行圣事的权柄,受到伯多禄的训斥;我也想到了耶稣发怒驱赶商贩清理圣殿时说过:经上记载:我的殿宇应是祈祷之所,而你们竟把它做了贼窝。
圣洗圣事是第一件圣事,因为它是上主基督入住我们内的门户,它使我们浸入上主的死亡和复活,在圣洗之泉淹没旧人,从而诞生耶稣再造的新人。
圣教经文中的“炼灵赞美”所述:“赞美耶稣哀怜之德,求天主的慈悲,为耶稣的功劳,并为圣母及诸圣的转达,矜怜已亡灵魂,全赦其罪,赐之脱免炼刑,早享永安……”这便是我们在墓前祈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