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前夫家,终日辛勤服侍老人并细心照顾孩子。过了两年,娘家有了房子,她又回到娘家。因为靠前夫的微薄收入养活连她在内的四口人,真是太难了,她不想再拖累前夫。不久,她病倒了。
当时老人点头了,不仅如此,令人惊奇的是10天说不出一句话的他,这时竟然说:我愿意领洗。
○跋山涉水辛劳收集教会历史资料的一位老人谈起自己的初衷:有一次,跟孙子孙女说起历史上主教、神父为教会所做的超人的克苦和牺牲,他们不信,反问这跟我们从电视、电影和书上看到的完全不同,你如何证明这是真的?
本报讯春节前,浙江宁波教区虾峙岛大南岙堂口组织60多名教友走访了大岙、南岙、庙湾等村的老弱病残教友和教外老人共48户,为他们送去米、油、食品、补品等,还为一位中年困难教友赠款500元。
我曾经在一间位于半山腰上的房子里住过,每次下班都要经过一个大台阶,在台阶拐弯处住着一位高位截肢的老人。每次我经过此地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的。
当她看到在圣堂里念早晚课时,老人多年轻人非常少的情况,就多次劝勉老人们关心后代,由此,前曹庄进堂念早晚课的老人多年轻人少的状况已见好转。“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曾读过一篇文章,记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他的家在农村,那里人烟稀少。有一天一位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
堂里有几位老人正在念玫瑰经,堂门口几位教友正在忙着,仍没有看见神父,就在转身走时,一位“老人”站起来,我才认出这就是柳神父,他正与大家一起布置教堂。
老人连声说:感谢主,你们教友真好!看着这温馨的场面,笔者赶紧走过去,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他叫张吉龙,刚刚吃完炖排骨出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星期天中午来天主堂吃饭了。
农村乡镇的敬老院卫生条件特别差,有一次她带着几个义工去打扫卫生,刚一进门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她忙去打开窗户,给老人搬凳子让他们到外面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