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视献身生活的修会团体以及一些社团善会组织,他们都以特别的方式专注朝拜圣体。他们提醒每个人基督在我们个人和教会生活中所占的中心地位。我也很高兴看到许多青年正逐渐在发现个人或团体朝拜圣体的美好。
“铎职是对天主的神圣服事,感恩祭是最崇高的服事,是对团体的服务。”那些“向上爬、攀高位的司铎”,他们的目标是为自己谋得一份差事。教宗说:“向高位攀爬的人,最终违背了初衷。他不是一个仆人。
古兹代克主教祝愿所有朝圣官兵:即使说着不同的语言﹐也能够重新发现他们同属一个家庭––普世教会。在为本次朝圣的祈祷意向中﹐包括为世界和平祈祷。
关于教区机构,同样需要改革,比如光启社,要增加专业人才,以后条件成熟可以设立研究机构,让光启社发挥它研究与出版的作用;还有佘山修院,由于现在圣召短缺,修院修士人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利用修院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宗在一封由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寄发的讯息中,向英国青年重申他去年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世青节的机会上所讲的话。教宗鼓励青年打开新视野,具有感染喜乐的能力。
光启社社长陈瑞琪神父主持,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在致开幕词中讲道:利玛窦制定的福传工作的路线和方针极为正确而适合在中国的福传工作,并请求利公(利玛窦)和徐公(徐光启)为中国教会合一祈祷。
生在俗世,难免为工作和生活奔忙。
谈到教会与穷人,教宗方济各表示:贫穷和谦卑是福音的中心,这是神学上,而非社会学的意义。不谈贫穷,就无法理解福音,但应把贫穷和贫穷的理想区分开来。教宗进一步说,主教必须是仆人而非太子。
他们需要处於中心位置,为什麽呢?因为他们骄傲吗?不!因为他们需要感到受保护。我们也必须把耶稣置於生命的中心,晓得有责任保护祂,虽然这似乎有点自相矛盾。
德日进神父(1881-1955)在生前发表大量科学性文章,去世后神哲学和灵修书藉开始问世,立刻受到普世的关注,译成多国语言,研究他的文章层出不穷,德日进成了战后世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