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时似乎“消失不见,但在关键时刻再次出现”。天主的声音引领她的步伐,哪里有需要,就有她的临在,在十字架下的时刻就是一例。
教宗阐明,「有时,我们教会的分析似乎是全无希望的说词。对现况作出没有希望的解读,就称不上脚踏实地。希望为我们的分析带来我们短浅的目光所察觉不到的一切」。此外,「天主不断促使祂国度的种子发芽长大」。
我们不要只想到修道人和隐修士,在普罗大众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写下与天主交谈的漫长历史,有时需要净化信德的内心搏斗。
教宗说,“如同伯多禄那样,我们必须在有时我们的挫折面前挣脱失败感;从令我们无法行动和胆怯的恐惧中释放出来,切莫封闭在我们的安全感和丧失先知性勇气的状况”。
在历史上,乃至今天,我们多次看到,一些运动团体以自己的方式,有时以确实是自己的神恩来宣讲福音,但加以夸张,将之全都简化为其‘运动’的福音。
这位泰泽团体的创始人说:“我们在泰泽只是聆听,我和我的兄弟们不是神师,而是聆听的人,有时我们能说上几句话,请青年们扪心自问,在自己内心寻找。寻找和聆听已经是痊愈的开始。
教宗也知道一些圣职人员对他进行恶意评论,于是吐露有时他没有耐心,尤其是看到在没有进入真正对话的情况下对他发表的评论。不过,教宗保证无论如何他都会继续前进,而不会进入“他们的观念和想象的世界”。
基督徒「满腔热血」,抵抗那有时阻碍行善的「倦怠感」。教宗方济各11月10日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指出,这是天主对我们的期许。
教宗说:“我们也感到艰难,有时甚至感到沮丧,因为这是一个小团体,或者是一个以微薄的力量在总是不利的环境中运作的教会。”
“对他人的帮助,有时候以物质性可见的方式,有时是精神性不可见的方式,我想这都是一种爱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