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一段时间,有一种思想总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也是这个思想领他开始了寻找真理之旅。
我们都希望知道早期的基督信徒,在还没有受到时代的考验和塑造之前,他们的思想和信仰生活状况,因为从那里我们可以发现、找到最原始、最纯真的信仰生活,这为我们净化信仰有很大的帮助。
我个人认为,如果追溯中国天主教传教形势滞后的深一层的原因,恐怕就需要从思想根源着手。因此特借“信德”一角谈点个人的看法。
他很会利用这样的时刻,提供许多美好的思想,叫他们的头脑动个不停;他的目的无非是扰乱他们的睡眠,损害身体的健康。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容发生的。身体健康的人能够做许多事,但健康差的人你不知道可叫他做什么。
1905年,马相伯与耶稣会士的办学思想产生冲突,转而创办复旦。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背景,圣约翰大学由圣公会创办。相比之下,沪江大学的传教士则来自提倡自由主义的低派教会——浸会。
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可以在基督宗教上找到完满答复。「天人合一」就是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思想达到了极致,一些思想家甚至预言,宗教会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走向衰落并最终消亡。
在天津,雷鸣远神父创办讲道所,每天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宣讲福音,雷鸣远神父认为要想让中国家家户户都能够了解到教会的思想和基督的福音,就必须创办一份天主教报纸。
玛利亚对于不解的事,常常是默存心中,反复思想(路2:19,51);伯多禄宗徒传教时,看到一个异象,他还在沉思时,圣神向他说话了(宗10:19)。
教宗然后将这思想引申到我们的生活中,他说:在生活的某些时刻,我们找不到走出困境的途径,被漆黑所笼罩,这便是我们受屈辱和彻底空虚的时刻,此时我们体验到自己是脆弱和有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