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的炼狱观指出,天主教的“生命共同体”包括三个单位:天上的荣福教会、地上的奋斗教会和炼狱中的受苦教会。
然而,如果从对每个人深忱的爱出发,就可能实际有效地为生命服务,为尚未出生的胎儿以及为残弱、受苦、特别是为生命末期的人服务”。
是把天主的善,实行在他身上的好心人,福音中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一个人在面对另一个受苦、受难者时,所怀有的高贵情感与响应。
(领圣体后)受苦的耶稣,你来坐在我的心中,我的心是你的座位,是你的用具,你把我的心举在万物之上,你别离我,我不离你,我时时刻刻想念你。摘自2002年10月13日《公教报》傅铎/荐
投身被遗弃的人中者,修女为他们端汤送饭,洗澡换衣,坐在他们中间同他们说说笑笑,让他们知道天主在同他们一起受苦……下午,修女们团聚一起,分享着每人今天所遇到的,别人的也是她们的苦与乐,想想帮助她们的方法,
祂为我们受苦,祂为我们祈祷。我们是耶稣的信徒,虽然不能像耶稣那样克苦的情形,最少应当守圣教所定的斋期,多祈祷,多克己,多到圣堂中去拜苦路,想想耶稣为我们受难而死的情景。
祂为我们受苦,祂为我们祈祷。我们是耶稣的信徒,虽然不能像耶稣那样克苦的情形,最少应当守圣教所定的斋期,多祈祷,多克己,多到圣堂中去拜苦路,想想耶稣为我们受难而死的情景。
天有不测风云,十年浩劫像一股浊浪排空而来,她因为信仰问题和家庭成分,被游街、被逼婚、被劳改、被批斗……她从未低头,从不气馁,反而格外坚强,一有空就念玫瑰经,时时安慰鼓励受苦的信友们。
当圣方济在平原上路遇麻风病人时,他开始意识到基督以癞病人的形象显示给他,他在癞病人身上看到了受苦的基督,体验到基督为我们所受的苦,于是曾经对癞病人嗤之以鼻的他,热情地拥抱、深情地口亲了癞病人。
教宗説道:这就是我们的耶稣,祂向我们每个人说:‘若我能为你多受苦的话,我会做到。’这句话多麽美啊!它使我们真正领悟到上主对我们每个人的无边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