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就以自己所行的标记作出回答:瞎子看见、死人复活、穷苦人得了喜讯(玛十一2-5)。教宗解释说,若翰不明白耶稣履行使命的方式。他陷入苦恼,因为他处在双重的黑暗中:牢狱的黑暗和心灵的黑暗。
在格林多案例中,穷人和富人在主的圣宴中受到不同待遇:有的饥饿,有的却醉饱(格前十一21)。耶稣曾为门徒的合一向天父祈祷,魔鬼则企图破坏合一,甚至破坏感恩祭。
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性面容,我们要时常将他们放在自己面前,敦促自己负起责任,建设一个更正义且真正人性化的社会。」
我为在圣洗内和人类的所有弟兄姐妹,尤其是病患和残疾者、服刑人和失业者,以及穷人和被遗弃者献上祈祷。教宗最後总结道,我们受造是要成为他人的希望。
教宗最後告诫道,为了一起朝向基督迈进,我们只有良好的意愿还不够,还需要走出具体的步伐,在爱德中伸出援手,注视穷人和上主的最小弟兄,触摸他们的创伤,把他们视为这段旅程中宝贵的路标。
他谦卑而诚心实意地为囚犯洗脚并吻他们的脚;他看望囚犯并为他们主持弥撒时,不去触动他们的伤痛,却又用希望一词作为鼓励他们悔改重生的动力;他走入穷人时,态度和蔼亲切,毫不做作;他接见青年信徒时,话语中充满鼓励和希望
加尔各答的圣德肋撒修女正是让人看到天主爱穷人和病人的爱德模范,她整个一生都是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
德肋撒修女为那些穷人中的穷人所做的,别人亦会做,然而,世人也许不知道,或不愿知道世上有人这样为穷人服务。但是,天主却愿意全世界都知道德肋撒修女所做的,为的是要透过她,让真理耀眼的光芒闪耀出来。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省市,但是为了真诚服务,我们都愿意把天主赐的那份光和热在实际生活中去表现出来,把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群中,特别是那些无人照顾的穷人和老人身上。”
《圣经》中颇为经典的穷寡妇捐献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区区的两个铜板,是她的全部所有,却悉数捐出。什么人最慷慨?不是捐得最多的那个,是捐得最用心的那个。老修女离开的那天,是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