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将门徒合一作为叫世界相信(参见若17,21)的条件。
铎职和男女修会生活获得了更新;平信徒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了;梵二更强调旅途中的教会,重视天主子民的角色;基督徒的灵修观和对圣经的重视都有了重大改变;梵二突出了教会服务人类社会的理念;重视大公合一
感恩圣事是教会合一的泉源,耶稣在受难前夕曾为了这合一而祈求说:「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教会从圣体起成为「共融」,在圣体圣事内,基督临在于面饼和葡萄酒中,用祂那爱的献祭把教会建成祂的奥体,将我们与三位一体的天主合一、我们之间结合在一起(参见格前10,16ss)。
失望、多元化、冲突、敌意,都将通过十字架的血重新修好、修和;重新合一。因着基督的复活和举扬,新的开端已经到来了。祂吸引了一切、加以更新、使之参与天主的永恒喜乐。
如此举行,并非为增加礼节外表的隆重,而是为使教会的奥迹——“合一的圣事”,更明确地显示出来[79]。
1979—1984年,兼任宗座驻南非大使;1984—1984年,任宗座驻荷兰大使;1988—1989年,返回宗座国务院事务处;1989年12月12日,宗座基督徒合一促进理事会主席;1991年6月28日,
共融这两个字最能代表天主对人类所付出的真爱,并与天主合一。天主渴望共融——活泼而有生命力的合一,这来自两方彼此亲密的表达,真正互相交流的联系。
那么,多元合一,以及教宗方济各所提倡的“对话”呢?恕我冒昧而言:应就各方于对话过程中的理解和假设进行沟通。江西和上海的案例便可证明在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的合理性。为中国人所珍视的另一个价值是“和谐”。
,把自己的个体性完成交付,在幕后默默地献上自己,不图被察知,比如嘉都仙会(Carthusians)灵修传统之一就是变成背景者、无名者、隐蔽者——这是和圣母一样,看似渺小,却实现了和天主与教会更深层次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