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从一种守教规的信仰转化为生活的信仰,把与天主和与兄弟姐妹共融的生活,即爱德的生活置于中心。我们再一次面对福音的悖论:“藉着服事,而非随心所欲,我们成为自由的人”。
图:高若瑟神父怨天尤人,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常态。或者说,在生活中,我们没有抱怨过上天,没有责怪过他人,没有批评过他人,没有否定过他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面对一个极贵重的“花瓶”,选择打碎?还是选择放手? 一个人家里有一个极贵重的古董花瓶,摆在客厅里,是传家之宝。有一天,家里的独生女儿的小手卡在花瓶里面了。
复活的耶稣在行走中与我们相遇,这条道路同时是我们每个人蒙召所活出的现实状况,也是我们的内在旅程,经历著光明与黑暗的信德和望德道路。在这行程中,上主与我们相遇、聆听我们并对我们说话。
今年6月8日是敬爱的苏百勤神父荣归主怀两周年纪念日,虽伊远去,犹斯尚存,谨以此文敬献身在天乡的敬爱的苏神父。
切尔尼枢机说:「对我们来说,人性尊严与手足情谊的泉源在耶稣基督的福音里。」切尔尼枢机指出,因着福音,基督徒的思想和教会的行动以关系和相遇为先,以「人类大家庭的普世共融」为先,并视之为每个人的使命。
前不久碰到我的好友,退休前他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副厂长。
我们重视研读圣经的工夫,也容易把研读圣经的工夫与灵性生活的深浅相提并论。
另外,教宗随信附上两篇向圣母恳求的祷词,一篇早已于3月11日公诸于世,另一篇随著这封牧函问世。在牧函中,教宗邀请信友按照各自情况,选择与家人一起,或是独自诵念《玫瑰经》,善用这两种可能性。
曾经有一个人,度着平庸的生活。他既不愿作一个坏人,也不想成为一个圣人。有一天,耶稣触动了他的心,这个人就接受耶稣作为他的主和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