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徒遗训》(DidascaliaApostolorum)的作者(约210-230)也曾重提基督的话:“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玛二十26-27),并以此来劝勉执事们:“倘若天地的主宰也曾服侍过我们并为了我们而受苦
「谁若想要祈祷,就必须谨记信仰并不容易,有时会陷入几乎全黑的状况,没有参照点」。在《圣经》里和教会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伟大的祈祷者「安逸」地祈祷。鹦鹉学舌式地诵念祷词并非祈祷。
无论是谁,若想事业兴旺,前途辉煌,那就必须不断地拼搏奋斗,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样,若想获得生命的永恒和天国的凯旋喜庆,也该具备相应的善行善功。
谁若是自得其满,就没给天主腾出空间,而我们却经常自满。自满的人没有留空间给天主,但是卑微的人却让上主得以成就大事。」
这些主题都是有关“生活出的同道偕行”的经验,其中包括:省思谁属于所称的“我们的教会”;聆听青年、妇女、奉献生活者、被丢弃和被排斥的人;思考在团体中是否推动一种真正沟通的风格,而不耍两面派;评估如何让祈祷和礼仪指引
“接纳耶稣、向祂开放的人就会重生;谁拒绝祂,就将自己封闭在黑暗中,自我毁灭”。“在耶稣面前,我们不可不冷不热,‘脚踏两只船’。
教宗解释,如果我们把自己作为神恩的唯一诠释者、我们善会或运动的唯一继承者,或者如果我们声称有权事先决定谁应该是我们的继任者,那么我们就陷入了不忠诚的陷阱中。
我答说,‘你是谁?’“我是那天和您一起祈祷的那个人。这是我女儿。童贞圣母赐给了我一个奇迹!那天午夜时分我在这里,与您一起为我女儿祈祷时,我的女儿就坐起来并且要吃东西。
那天“胎与胎相遇”的喜乐如此深入在若翰的潜意识里,让他在以后的整个生命中去寻找与查明那喜乐的泉源到底是谁。
最糟糕的是,当祂在试图教导弟子时,这些人却因为忙着争论“谁为大”而完全忽略了祂的教训。更别提在祂除了医治病人、复活死人,周济穷人,并且完全没有做任何坏事的时候,人们却在密谋加害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