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摆脱物质追求,突破各种羁绊,与天主接近的过程中,要付出代价,要抛弃一些原来追求的东西,特别是抛弃原来的价值观、人生观、还常常要遇到和承受一些障碍和阻力。
基督徒不以现世的物质器皿为目标,他只追寻“爱”,双目注视主。因此,他不会为事物的有限性所困,而是以极大的真诚和热情对未知的新事物、新经验保持开放。他不精于算计,却在无为中达到有为。
他很少接受信徒的物质帮助,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应当有饭吃。”(得后3:10B)这些不是正好说明工作是神圣的,是天主给人祝福的一种途径吗?
公益事业既有有形可见的物质捐献,也有非物质性的捐献,如聆听、接纳、陪伴、尊重、侍候、做义工和志愿者等。后者作为“非物质性捐献”或“非物质性的公益事业”一样弥足珍贵,有时更重要。
我们与物质的占有关系只是表面的,因为我们不是世界的主人:我们所喜爱的这个大地其实不属于我们,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是住客和旅客(参阅:肋廿五23)。”
此外,教宗强烈谴责反犹太主义:否认犹太人遭浩劫,真是发疯了。他表示:除非承认自己的希伯来根基,否则,就无法做真正的基督信徒。基督信徒与犹太教徒的对话是一项挑战,一个烫手的山芋。可是,能彼此做兄弟。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具体的基督变成这种绵软的宗教,走上诺斯底主义的道路。基督是具体的,因为基督徒的身份是具体的,正如我们在真福八端所读到的那样。这种情况背後有绊脚石,这个基督徒身份令人反感。
如果说我们的教会是罪人的教会,那么纯洁天真的孩子将是我们逃脱天主义怒和邀得天主祝福的天使。所以要把小孩子领到耶稣前,请耶稣抚摸祝福他们。同时,我们更应该重新找回我们原来拥有的小孩特征。
信仰不是拉帮结派搞团体主义,也不是大树下面好乘凉,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按照各自的圣召去身体力行我很佩服那些老教友,他们不上网,也不懂得高科技传媒带来的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不认识一拨又一拨快速成名的影视明星和慈善名家
我们需要克服过度的教权主义,真正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宣讲福音的教会。要全面贯彻梵二的理想,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必须坦诚,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正在踯躅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