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纪念在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神父去世400周年,这位传教士也曾为圣乐填过词。他写的经文将由北京北堂唱经班今晚在罗马市中心的救主堂演唱,演唱会的主题是“天主”。
教宗表明,「在每个医疗机构,特别是在那些以基督信仰为本的医疗机构里,应当落实对人的关怀,好能说出:『在这里你看到的不只是医生和病患,更是彼此接纳、互相扶持的人们: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人性尊严的治疗。』」
老天为何允许人世间的苦难存在?对神的信仰是个严肃而复杂的话题。我们讲忏悔,讲救赎,讲终极关怀,无不触碰到人性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有神和无神,在历史上已有了几千年的争论。
列下5:14-17;咏98:1-4;弟后2:8-13:路17:11-19麻风病,包括人生的各种病痛和迷茫,都是人生被架空或抛弃的“中间地带”,都渴望得到救援而更新。
教宗方济各结束了在马普托主教座堂与莫桑比克教会团体的会面后,动身前往“玛窦之家25”访问,这是一个为首都流浪街头的儿童和青年提供三餐、医疗和卫生服务的机构。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陷入了无尽的苦恼。唯有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将自己的生命放在耶稣的手中,才能度过一个充实而丰盛的人生。
莫妮加旦蒂雅(MillradMonicaWickramaratnaDenipitiya)与家人一起度过了她75岁生日。她的11个孩子,29个孙子和三个曾孙,庆祝她的寿辰。
尼桑的额我略和希波的奥斯定说,玛利亚之所以是接受复活的耶稣之恩宠的第一人,是因为女人是第一个把罪引入世界的人。
我们堂区目前有5个修道人家庭,每年春节前,我和教友都会去看望修道的家人,这是一份温情,更是一份责任。
中华民族的复兴,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民族精神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而民族认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过去没有、现在也不能把我们带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