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来到那地方,抬头一看,对他说:匝凯,你快下来。(路19:5)耶稣之所以要匝凯下来,是因为他在树上。他要人下来,是要人回到地上,脚踏实地回到我们的真实中。
曾经有一网友让我通俗地解释一下信仰究竟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我说《资本论》上所谓“当利润率超过300%时,人们为了追求财富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连生命都不要”的诊断对我不管用。
其中,有雷神父的一套很有哲理的话:一个公共场所如果不设有一个垃圾桶,一定是满地污秽,到处肮脏;一个团体的上司如果不能容纳属下的牢骚与怨言,他们不会把积郁存在内心,一定要像乱丢垃圾一样,到处散布怨言。
《不回头的进军,灭族屠杀亚美尼亚人》一书的作者吉安索尔达蒂(FrancaGiansoldati)女士在教宗出访前向梵蒂冈电台表示,亚美尼亚在国际上是「一个孤立的国家,而且越来越孤立」。
教宗说:你们不可因自己家里的任何苦楚或任何其它的痛苦而悲伤。你们不可使自己的生命悲伤。
教宗说:“保护环境和尊重‘生物多样性’关系到每个人。我们不能在一个生病的世界中假装健康”。“当我们看到破坏和剥削生态系统的高昂代价时,我们不能在呐喊前保持沉默。
姑且不说耶稣本人就是个十足的反形式主义者,单是《宗徒大事录》第十和十五章就已经表明,有别于犹太教的大公教会是不拘泥于形式的。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他说:需要立即说明,这恩典与同情某人,怜悯近人不同。它指出我们归属于天主以及我们与祂的深厚关系。这个关系赋予我们整个人生意义,使我们与天主的共融牢不可破,即使在困苦中也如此。
教宗说,向天主子民说话的众先知,天主之仆,不被人接纳,被丢在一边,但他们要成为天主的光荣。最後一位受派遣者圣子,被人唾弃、判刑,不被聆听,甚至被杀死,却成了屋角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