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耶稣与凭信德接纳他的人建立爱的密切共融面前,与人敌对的魔鬼势力也无能为力。天主忠信地爱我们每个人的这一现实,帮助我们从容有力地面对每日的旅程,这段旅程有时走得轻快,有时却举步维艰。
我了解她不是一个守时的人,但还是让孩子准时出门了。果然她迟到了。仲夏中午,烈日当顶,孩子忍不住了,打电话回家:“妈妈,我们知道姑姑磨蹭得很,你非要让我准时到。”
谁知到了招聘处,那里早已是门庭若市,应聘的人很多。望着拥挤的人群,想想自己的实力,我犹豫了。后来该公司宣布:两天后,笔试考核,择优录取。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
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
曾经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债台高筑、妻离子散的人站在七层楼顶欲坠楼了结此生。下面有太多太多观看的人和紧急赶来施行救助的警察以及闻讯赶来的那人的妻子和孩子。
从此,她断绝了一切引诱她犯罪的人地事物,俨然成了一个新人,一个全心全意爱天主的人。很快,她成了追随耶稣的热心妇女中的一员。在耶稣传教时,始终跟随着耶稣,直至耶稣被钉于十字架。
责任感强的人,虚心学习,奋发进取,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相反,责任感弱的人,也就是思想狭隘,情感淡薄,明哲保身,固步自封。有的甚至投机取巧,胡作非为,损公肥私,贪赃枉法。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两种甚至是有信德的人也会陷入的偶像崇拜。教宗说,第一篇读经和《圣咏》谈到受造物之美,但也强调了某些人的错误。他们没能力看透这些美丽之物,看不到在它们之上的超性。
他在要理讲授中谈到耶稣与患血漏妇人的相遇,指出耶稣拯救被社会丢弃的人,释放他们,重新赋予他们尊严。教宗提醒基督徒摒弃受到偏见影响的女性观。
教宗评论道,这个小儿子是个虚伪的人,不但埋没了父亲的声音,也不听从天主圣言。天主圣言点燃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爱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