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缓缓的走到我的身边,爱抚的抚摸着我滚烫的头颅,劝导着说:红啊,凡事自由天定,不要抱怨老人,人活在世上都不易啊,都有苦衷的,哪个老人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
金主教,我们永远爱您领洗不到一年的我,和金主教接触的时间实在有限,来到堂区常听人说金主教的事迹,很佩服这样一位老人!
一位80多岁的李姓老先生说:自己从小就在教堂边上长大,现在每隔几天都要来教堂维修工地转转,看看这座老教堂,看到它在一天天慢慢地恢复原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记得一位老人家里的被子多年没有拆洗,喊她帮忙,她毫不犹豫就把气味难闻的被子拆洗干净了。她为人处事从不吝啬,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拿出来给大家尝尝。她喜欢到别人家串门、帮忙。
晚上进教堂的人出乎我的意料,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让孙儿们扶着进堂来了,好让人感动呀!听会长说他们村的人并不是无缘由的信天主,而是一次次的奇迹出现,使他们不得不相信天主是真的存在。
邻近城市的一位朋友打来的,他告诉我,他很长时间以来,觉得生活很无聊、很寂寞,人生是那样的空虚,毫无意义……。特有的牧灵敏感性,使我,对他十分关切,我邀请他来教会坐坐。
据统计,偌大的一个城市,仅有五人属于这一类型,而这五人,有一人已经死亡,另外两人都是年届六旬的老人,剩下的两人找不找到,愿不愿意献出骨髓还是一个未知数。
后来他收养了一位无家可归的孤身老人达二十年之久,并尊为义父,我们都称他为拜爷。父亲的榜样在村里有口皆碑。父亲为人耿直,光明磊落。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在晚上出去掐麦穗、谷穗吃已是公开的秘密。
当我翻开看到有很多好文章,老人家用红色彩笔勾划着,有时在空白处还写上几个字作为评论。凡是用红笔勾划的文章,我总是最先通读,久而久之,我在“信德”上学习到很多教会知识,信仰素质提升很快。
对工程捐献,有几个很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教友是孤寡低保老人,政府每月付给她150元低保金,她分三个月,每月捐献一百元;还有一些贫困户,每天出去打工,将一部分所得捐献了出来;女教友杨凤燕动员她的弟兄姊妹为本工程献上了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