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幼年时丧母,家境贫寒,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缘故,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这位女士多年前怀着她大儿子的时候,她与丈夫到堕胎诊所要终止怀孕,但当看到超声波显示的胎儿时,她和丈夫决定留下这个孩子。他们夫妇现在都成了保护生命人士,也生养了更多的孩子,她的照片就是他们的全家福。
看到堂嫂的憔悴神色,这次,我拿出了看家本领,向她传递最真诚的援助讯息,邀请没有信仰的堂嫂全家,连续9天不间断地为孩子做交托祈祷(九日敬礼)。
最使母亲欣慰的,是孩子的信赖。母亲常是慈悲的,是谓慈母,可知母和慈是分不开的。可是世上肉体的母亲,虽对孩子慈悲,也有一定的限度:有时耐心不足,有时为了私利,失去了母亲的美德,冷酷无情,遗弃儿女。
还要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因为良好的家庭才是孩子的摇篮,如果一个孩子缺乏了家庭教育,那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很难补偿上的。这样,人们的婚姻、家庭就会建立在牢不可破的爱的基础上。
玛丽艾特·贝高生于1921年3月25日,她是家里七个孩子中的老大。她家境贫寒,住屋简陋,且位于背街陋巷,孤立于巴讷(Banneux)村外,并面向大松树林。
在孑然远行的途中,在陌生的城市漫无目的地游荡,就会有人在我耳边叮咛:孩子,你要记住回家的路。让我无论走得再远再决然,心中也会始终装载着故土上那个温暖的家和生我养我的父母。
有一日,神父在教堂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小把干枯的麦苗,看起来还长得很好,神父自以为是哪个玩皮的孩子扔在这儿的,就顺手拿下扔了。可第二天窗台上又有了同样的麦苗,以后一连几日亦然如此。
老板的孩子学习基础差,但很听话。我巩固他现学的知识,同时查漏补缺,孩子进步的很快。不久,老板接到老师的祝贺信,孩子由后几名跨入前十名了。
我曾问她为何不间断奉献,她说:三年前,我患眼病,孩子领我检查后说要做手术,需花3000多元。我有些舍不得,就每天祈祷求天主降福,并奉献于天主。至今,我的眼病没有往严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