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命末刻,有恐惧、害怕、焦虑、不舍,放不下老伴、子女、亲人、世上的一切事物,作为陪伴者要有观察力、应急力、分辨力,悉心开导安慰,为临终者祈祷,让他们走得放心,同时也要减轻对亲人的遗憾和思念,这是一名好的陪伴者应该做的
不必害怕!(玛14:27)领圣体还是坚定我们信仰的力量源泉,让我们能从圣体中不断汲取跟随主耶稣的力量与信念,以坚定信仰,完善自我。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然而,与此同时,它使他们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后果。例如,在学校,他们看到朋友完全陷入了这些媒体,浪费时间并面临陷入危险境地的风险。像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一样,这也发生在柬埔寨。
然后他发现:重要的不是他是否勇敢或是否害怕,而是他无论何时何地都随时向基督呼救,而他也已经在伸出援手,救他脱险(玛14:22-33)。
面对这一切,他不害怕、不沮丧,而是欣喜,真正体会到“闻过而喜”的含义。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知道与天主要求之间的差距。判断对错的标准在于天主,知错,说明天主和你在一起,这是多开心的事呀。
一个人在家里常常会害怕,尤其是梦中惊醒后。从小在父亲面前要看父亲的脸色,在母亲面前要看母亲的脸色,讨好他们以获得一些平安。家里的亲戚都挺可怜他,也常让他到他们家住,不过他也要学会看她们的脸色。
在苏州工作的我,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样,我好害怕!
我害怕天主见我没有付出,就不会再喜欢我了。我执迷不悟,那时的生活,像住在迷宫中一样,每天苦苦地经历着死循环。一遍!一遍!又一遍!道在何方?
教宗勉励众人,需要往高处看、去冒险,而不满足于“一种得过且过的信仰”,因为“如果因为害怕失去自己,我们便放弃奉献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放下未完成的“关系、工作、受托付的责任、梦想,甚至信仰”,“而永远不会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路22:42,44)耶稣是天主子,作为天主子他必须完成父给他的使命,可是他又是肉身,当父让他看到他即将完成的使命时“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他当时是多么的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