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最后的传道
2007-10-24

他的离世,报纸、媒体当然也没有报道,可是,消息却由信众自发传送,离世第四天,人们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送别,才出现了这感人的场面。  

坚强的莎莎 忧心的妈妈
2008-04-07

他们有些是通过朋友间相互告知的,有些是通过报纸、媒体而得知消息的。看到袁莎莎,多数人当场捐献。有一天我就碰到一个通过“湖北经视”节目知道袁莎莎的事迹而前来探望的余先生。

《茉莉花》“香满”梵蒂冈
2008-06-19

有人把这次演出比作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和不久前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朝鲜之旅的“音乐外交”,其背后的意义早巳超出艺术范畴,因而广受世界各国媒体关注。

新加坡一神父弥撒中遇袭,总理、枢机慰问祈福
2024-11-12

(《联合早报》)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9日深夜在社交媒体发文,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和团结,有关当局正展开调查,并祈祷受伤神父早日康复,感谢协助制伏袭击者的教友,希望因此事心理受创伤的当事者们能恢复过来。

教宗与方济加修女:圣伯多禄大殿内“两张轮椅相遇”
2025-04-14

后来她通过电话向梵蒂冈媒体表示,“我向天主求了这个恩典”。“两张轮椅相遇”“两张轮椅相遇了。多么美好,多美啊!”修女重复说道。她微笑着讲述当时的情境说,她握住教宗的手,激动地不再放开。

仆人之道:从耶稣洗脚看生命重心的神圣置换
2025-04-17

社交媒体不断强化着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鼓励我们精心打造个人形象,追求点赞和关注。消费主义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取更多、体验更多、拥有更多。

达尼拉修女:尽管疾病缠身,但不可浪费恩宠
2025-08-12

她告诉梵蒂冈媒体:“不是我们在选择,而是我们被选择。天主在某个时刻向人揭示他应走哪条路,才能爱得更多,将自己最好的贡献出来。

波兰伯达尼团体:专为司铎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2025-06-11

"达丽雅修女认为,尽管媒体时常聚焦司铎不足的一面,信友却不该将这些资讯作为放弃支持圣职人员的借口。她强调说:"我们竟然这样想:在教会中,我们真的还需要司铎职务吗?

当手机成为婚姻的“第三者” :从天主教信仰谈科技与爱的次序
2025-11-06

夫妻共处,却各自沉浸在社交媒体或短视频中,身体相近,心灵却遥远。这种状态在神学上可被视为一种“灵性冷漠”:人不再聆听,不再回应,也不再感受。

刘澎:两个转变--基督教在中国的前景(一)
2012-04-20

信息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基督教在中国被接纳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基督教徒的人数增加了不少;在政治与法律层面,基督教属于官方认可的五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三自教会也是官方支持的教会,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在官方媒体上反对或批判过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