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我们查阅了我们能够找到的,有关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书籍,不论是中国人,韩国人,美国人写的,都没有发现这个修道院的一丝踪迹。
此稿写的是河南省某县有一位农民突然失踪,案发后侦查工作久久无突破性进展,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而且,所有关于复活的记述都这样写…那两个去厄玛乌的门徒也一样与主同行,却并不认识他。可在分饼时,他们的眼开了。但当他们认出主时,主却不见了。
当年我在佘山修院读神学的时候,教授我们礼仪学的罗国辉神父要我们根据上海教区举行中文追思礼仪的要求,写一首追思歌。
书法大师于右任亲笔提写的通远坊天主堂匾额1903年,于右任在陕西乡试中以第18名中举,被誉为西北奇才、陕西三杰。
现任教宗对慈悲的敏感由来已久,他在自已的主教徽章上铭写这样的一句话:“因慈悲而拣选(Miserandoatqueeligendo)”。
传教士用中文写作和出版,本身就是主动融入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在此暂且不论。仅就《交友论》的内容而言,利氏选择“交友”这一命题绝非偶然。
于是,我发疯般向当地及省级以上政府与媒体写求助信,渴望政府能救救我。写了多少封信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每次买邮票都是整片整片的(百枚左右)。但是,发出的信不是石沉大海,便是几句敷衍回复的客套话与托词。
还有一本书,是美国人写的《大国的兴衰》,也是如是划分:公元1500年前和公元1500年以后。看来,公元1500年,从今天来看,应该是一个最佳的长时段,一个洞察我们所面对的全部世界的前世今生的时间节点。
从信理部要求每位主教在信德年都写一封关于信德道理的牧函,可以看出信德年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