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南向,神父宿舍为砖券,前廊合瓦券棚顶,墙嵌木制门窗,棂苇帘灰顶。前有洋槐两株。西部教堂面向东、纵深约30米,东西10多米,高14米,门上部顶端高立十字架,面檐砌有连弧砖券。
他在宿舍认识了慈幼会会士,中二开始慕道,至今五年,让他深刻体会天主一直在他身上工作,「思想成熟了,也希望将来能藉著工作去服务他人,以回应天主的教导」。
我在修会开办的宿舍过着『其中一位宿生』的生活。除了修女外,没人知道我的身份。具有挑战性的是自由地成为学生修女。」在她被印度激进分子强奸后不久,「其中两个修女冒险救了我。我的修会没有把我送回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文神父在本村购买土地,带领教友们又在村中央修建了气势宏伟的天主堂,教堂及所属房屋共24间,开办修女院,开设西医药房讲道学堂,修建厨房、宿舍房屋等30多间。
因为地方逼仄,房子有限,只能拨出两间平房作为宿舍,15个人一间,床和床紧紧挨着,晚上睡觉时,有咬牙的,说梦话的,有不停上厕所的,说实在的一刚开始很不习惯。
开学季,神父在学生公寓楼里辟出了个单间给我作为宿舍,这下可好了,左邻右舍都是学生。下了晚自习或者周末,有些学生爱进来玩会儿,这我是很欢迎的。
除了提供医疗服务,修女们亦于1966年在高雄开设了一间宿舍,并于1974年在台北泰山开设了另一间宿舍。此外,于1976-1994年间,修女们协助花莲教区照管一所圣保禄牧民中心,提供退省和活动场地。
到了第二天,心灵手巧的叔叔、阿姨们再将洗净晾干的被套一针一针缝好、一床一床叠整齐、一摞一摞抱回宿舍。一床床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的被褥浸润着叔叔阿姨们的一滴滴汗水,凝聚着他们的一片片爱心。
前几天中午,我正在学校午休,朦胧中想起奶奶叫我上学的情景,突然急促的电话铃想起,传来了奶奶去世的噩耗,放下电话我疯狂地在宿舍里找奶奶的身影,可是一回想,这20年来我竟然没和奶奶留一张合影,庆幸的是,今年暑假回来看奶奶时
来自印度比尔族的基兰.巴博尔(KiranBhabor)拥有两份理想的工作──宿舍舍监和护理学校老师,但卅三岁的她还没有成家。十多年来,她未能成功找到合适伴侣,即使家人帮上一把也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