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信仰记忆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因家庭之故,从小就是一名教友。那个年代我们村教堂被充公,作为大队编筐创收的场所。
我的信仰完全来自父母传承教育。他们三句话不离本行,言必颂扬天主,而母亲摇头晃脑教我念《要理问答》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而信仰上,当没有圣堂时,恭敬天主祈祷、参与圣祭、领圣事等不方便。可是费劲力气修建了宽敞漂亮的圣殿之后,我们自己感觉一下,我积极热心了多少呢?!不仅要有圣堂,更要有心,真正内心的圣殿!
这也是我再一次直观地面对人生,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信仰和信仰的人生。这里应该顺便提一下我对信仰成长的一点儿认识。单单从信仰的成长而言,可分先洗后信与先信后洗。
我认识老教友蒋桂香——一个年近90岁的河南籍老人,花白的头发,从满布皱纹的额头,似乎可读出她饱经风霜的人生。1920年,河南浚县一个平凡的农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随着白人商人的到来,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各种基督教组织也派来传教士到爱斯基摩人居住区传经布道,鼓励和劝说爱斯基摩人成为基督教徒。
刚进教堂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但从教友们的唱歌、读经的语调中,我们得到了享受,更让我们兴奋的是神父的讲道,那一句句圣言,那一个个道理,似乎都针对我们而讲的,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对待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等等
例如生从何来,死归何处等所谓的人生之谜。对这一类的问题,只有宗教能提出正确的解答。不过,人创立的宗教,一如人的知识有其限度,对这些深奥的问题,不能作出圆满的答复。
(玛7:21)又说:我若能说人间的语言,和能说天使的语言,但我若没有爱,我就成了个发声的锣,或发响的钹。
答:教会一直相信,死者能在天主的圣意下显现给在世的人们。最明显的就是主耶稣和一些圣人们的多次显现。教会把这些显现视为教会史上神圣和宝贵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