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听杨老师的学生对我说,杨老师如何像父亲一样关心他们,直到半夜还在为学生补课的情景。杨老师的一辈子都在结果实,结爱的果实,结慈善的果实,结和平的果实,这一点,在场的每一位都是见证人。
耶稣愿意诞生在一个人类家庭,愿意有一位母亲、一位父亲,经历充满恐惧、不确定和窘迫的逃难之旅,为的是不让任何人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天主的关爱之外。
因此,上主最后拣选了达味,他是最小的儿子,不受父亲重视。他当时不在家,而是在放羊。然而,达味却正是被拣选的人。 我们全因着洗礼蒙上主拣选。祂一一拣选了我们,赐给我们名字、看顾我们。
父亲讲的一个真实故事那是40年代的一天,田主教叫我送他到阳谷,我拉来了人力地排车,主教一手拎着铺盖,一手拿个布兜放到车上,说道:“走吧!”车拐过弯上了大路,我说:“主教,上车吧。”“走一段吧!”
前天,教宗特别谈到这位圣母玛利亚的净配,耶稣在法律面前的父亲的为人。
亚巴郎的父亲特辣黑就在哈兰病卒(创11:32),亚巴郎便成为一家之长,他知道哈兰不是本族的归宿地点,便率领家人往天主指给他的地方———客纳罕地定居(创12:7)。即以色列人的“福地”。
父亲摘自2001年第5期《读者》原驰/文傅铎/荐
有个七十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节目,要求“开运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绘价值数百万元的宝物,他总是战战兢兢地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
更不幸的是,在我15岁时父亲去世了。这个噩耗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我弱小的心灵里不断地问天主:“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真的不爱我了?”我悲痛欲绝地喊着。
这些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以“欺骗”为“智慧”,实际正显示出这一切来自魔鬼;主基督曾称它是“撒谎者的父亲”,以撒谎来杀人的。(参阅若8:44)他们甚至为拉拢修士、神父不惜用“以身相许”的下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