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人联想起基督的母亲,不也是真理的母亲,真理的化身吗?
1918教宗本笃十五世在牧函(InterSodalicia)中肯定圣母对基督救赎牺牲的角色。1924中国第一届教务(上海)会议闭幕日,与会全体代表经由“奉献中国于圣母诵”,将中华儿女奉献于圣母。
为提醒自己圣神的临在,最好点燃腊烛,燃着的腊烛指示基督是世界之光(若8:12)同时也象征圣神用他的神光照亮我们,使我们正确理解天主的话;点燃我们的心火,赐给我们神力,将天主的旨意付诸实行。
殉道的重点不是死亡,而是在生活和举止中实践基督爱的教导。俞主教说:「我要强调的是生活而非死亡,与普世教会共享殉道的果实。我们努力让实际生活中的殉道散发光芒,与众信友分享殉道的精神。」
事实上,王权、民族、文化、国家、主义、权势都一去不返,而以基督为基础的教会尽管经历许多风暴并带着我们的许多罪过,却藉着服务忠於信仰的宝库,因为教会不是教宗的,不是主教和司铎的,也不是信徒的,她唯独是基督的
圣人就在基督信仰中找到这道真光。因着这道真光,他得以师法天主。圣人一生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以天主的创造为主,其中又以天主所创造的人为中心。
礼仪之争后,教廷虽对祭祖做出了更为本地化的牧灵指引,但就祭祖与尽孝之间关系的解释仍嫌不够清晰,乃至今天,每年追思已亡日及炼灵月,神父们的讲道大多还是停留在末世论层面,较少将教会的追思传统与中国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加以联系作出神学诠释
礼仪之争后,教廷虽对祭祖做出了更为本地化的牧灵指引,但就祭祖与尽孝之间关系的解释仍嫌不够清晰,乃至今天,每年追思已亡日及炼灵月,神父们的讲道大多还是停留在末世论层面,较少将教会的追思传统与中国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加以联系作出神学诠释
问:您认为,本笃十六世如何激励了我们对基督的信仰?他的教宗牧职有着哪些主要特点?答:本笃教宗撰写了《纳匝肋人耶稣》一书。我们知道,这本书论述信仰的宣认,是圣伯多禄宣誓的信仰。
教宗本笃十五世致所有宗主教、总主教、主教及司铎,论向普世传教事工致可敬的神昆们问候及宗座遐福至大至圣的任务,吾主耶稣基督将要回到天父那里之前,交托与祂的门徒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