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协助的众多志工们,有150位童子军、罗马修院的修士、真福德肋撒修女的同会修女、其他修会的修女以及个别前来帮忙的人。宗座爱德工作组织不只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做教宗爱德工作的臂膀。
今年游行活动的主题取自教宗方济各访问菲律宾的格言:主耶稣纳匝肋人的精神,教会的仁慈与怜悯。
永不脱落的爱的阳光德肋撒修女获诺贝尔和平奖后,好多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追究、不抨击印度贫穷、混乱的根源?她说,有别人去做那些事。
「因为土地是我的;你们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肋廿五23)。肋未纪所记载的上主的这些话,包含圣经中大禧年的基本原理,为亚巴郎的子孙来说,也正符合他们的觉察:他们是应许之地的旅客和朝圣者。
包头教区圣母圣心婢女会修女陈天福(圣名德肋撒)于2011年6月3日在乌海市乌达爱心敬老院去世。
他勉励信众信赖天主的关爱,并问候在圣地纳匝肋、巴塞罗那、洛雷托正在观看视频直播的信徒。
追随神贫的基督;大儒使利玛空窦,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历尽艰辛来到我们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希望,为了福传,想方设法,就是在临终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未成熟的中国教会;被称为“慈悲天使”的印度德肋撒修女
教宗方济各在德肋撒修女封圣前夕,於9月3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接见了这些义工。在讲授要理时,教宗表示天主的慈悲从来不是一个好想法,而是让人们,特别是让穷人看到天主之爱的具体行动。
若翰的诞生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宣告的;耶稣诞生,则是在偏远的纳匝肋的一个陋室中宣告的。教宗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这变化中,我们找到了最深刻的身份。”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十一月十四至十九日,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邀请亚洲主教团协会负责青年牧民工作的神长教友来港主持相关培育活动工作坊。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主席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