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章节中教宗在阐述了耶稣的大司祭的祈祷之后,接着便将笔墨着重在最后晚餐上,对这个在对观福音和若望福音中关于耶稣受死日期存在争议的主题深入反思。
也有很多人认为耶稣是被犹太人,尤其是司祭长、法利塞人以及经师、黑落德党人杀害的。因为在耶稣的传教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对耶稣反感,反对,嫉妒,迫害,密谋杀害。
当司祭长和经师们讥笑耶稣说:“默西亚,以色列的君王,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叫我们看了好相信。”就是与耶稣同钉在十字架上的左盗也在辱骂他。但右盗却不同,耶稣无罪而问死罪,引发了他的同情心。
在与培肋舍特人的战役中,以色列溃不成军,3万人阵亡,天主的约柜被夺走,厄里的两个儿子也丧亡;「他们俩原是无恶不作的司祭,在史罗的圣殿内剥削百姓」。教宗称,这是「一场彻底的败仗,是子民远离天主的下场」。
教宗讲解的这段《路加福音》最後记述,耶稣治癒癞病人之後,叮嘱他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但要去叫司祭检验你(五14)。
我们也被天主拣选,借着洗礼,成为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子民,属于主的民族(伯前2:9)。因此,我们也有了成圣的使命。
耶稣受试探,正如希伯来人书所说: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
《梵二罗马弥撒经书总论》45号-信友藉“信友祷文”执行自己的“司祭职务”:为众人祈祷。
“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希4:15)。(连载十二)教宗本笃十六世/著
这便是教会和它的司祭们与教友们一起热心追求世界上所有人精神与物质幸福的努力,过去如此,将来也要继续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