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后开始了我们的第二次捐赠,许多教友流泪满面的说,“太可怜了,死的人太多了,受苦的人太多了,我们是不幸中的万幸者啊,我们至少还有家还有住的地方,还有热饭可吃!
肖泽江主教在弥撒讲道中说:“我们当学习大圣若瑟的忠信服从、圣家之长的勇于承担责任。
含辛茹苦乐善好施我家世代贫穷,母亲是童养媳出身,与我父亲成家后,生有3男2女。母亲34岁时,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而瘫痪,此时,大哥尚未成年,一个5口之家的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肩上。
一年里主日庆节几乎不缺,特别是在修院工作,天天有弥撒,自然恩宠得了不少,灵修上不能说没有一些长进。然而这么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二月份的一台主日弥撒。
祝圣后,在苏州一带传教,始任杨家桥本堂。1957年任陆家浜副本堂。1958年,在反右斗争中戴上右派帽子,被发调到千灯集体改造。
从小接受天主教家庭的教育,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愿望就是将来找个有共同信仰、共同语言的另一半。但一向心比天高的她并不希望自己一辈子生活在黄土地,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将来能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有一次,丈夫偶然看到,那个曾与他誓言相许的女人,与另一个男人牵手搭肩走在一起,二次、三次都看在眼里,他彻底醒悟了,知道受骗了。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大哭起来:我实在对不起你啊!
但是现在想想,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她是个孤儿,是在育婴院长大的,不知父母是谁,当子女问起她时,她唯一的记忆就是一个白胡子的老头背着她将她送到孤儿院,这个白胡子老头是她的什么人,她并不知道。
那年初冬的一天,我和韩阿姨坐公交车到任家湾村传福音。车到该拐弯的地方没拐弯,一问,才知坐错了车。我们只好改变计划,换乘别的公交车到了好久没有到过的下马营镇。
教宗进一步表示,门要经常开着,看看是否有人在门外等候,他们可能既无勇气,又无力气敲门。有多少人失去信心,没有勇气敲我们基督徒的心门和我们教会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