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听从那散播仇恨和分裂者的声音,而应在人群当中缔造和平。在冲突中,你要有耐心,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分真理的保管员。你要爱人,一个一个地爱他们。
贫穷者,医院的大门会为他们打开,提供所有可能的照顾,不论他的名字是伯多禄还是穆罕默德,都会提供服务。不会以宗教信仰来区分,每个有需要的人都欢迎。」
这使命指的是耐心地恢复边缘地区被暴力和贫困撕裂的人性;通过人与人的友谊传播福音;向世人展示与最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时生命才真正具有人性;创建一个谁也不是外乡人的社会。这是跨越边界和围墙而重新凝聚的使命。
许多济弱扶贫的举措「倾向於取悦施惠者,而非真正聆听穷人的呼声」。基督徒团体蒙召向「我们眼前」有需要的人「提供关怀与安慰的标记」,并且「与其它机构」团结合作。教宗方济各在第二届世界穷人日文告中如此写道。
这些途径将阻止利用宗教煽动仇恨、暴力、极端主义或盲目狂热主义的趋势,结束以天主之名为谋杀、流放、恐怖主义和压迫行为辩护的行为。教宗继续说,对话也促使我们关切我们的共同家园。
面对那否定正义、剥夺人性尊严的暴力和非人道的傲慢,基督徒是传扬福音并活出使命的人,与基督一起成为新人类的标记,在友爱和共融中茁壮成长。
教区共有五万多名教友,还有三万多名慕道者,占人口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教友是部落原住民(约占百分之九十)、仅有百分之十是泰人。教区福传事业蓬勃发展,持续多年、成效显著。为什么有这么多部落族人皈依信仰呢?
“我给你们报告一个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0-11)。
举行圣洗圣事时,父亲或代父从象征复活的基督的巴斯卦大蜡烛上点燃了自己手中的小蜡烛,于是主持圣事者向受洗者的家属说:‘你们要小心照顾基督所光照的这个小孩子,务使他始终生活得像个光明之子’。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谈到洗者若翰对耶稣默西亚身份的疑惑和耶稣另辟蹊径的回答,表明天主的作风是慈悲的作风,勉励信众不要阻碍天主的慈悲,而应努力做天主慈悲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