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
西方一位著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你祈求上帝使你得到一位美丽的情人,倒不如求上帝使你没有这种欲望。”中国哲学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知道了道,即使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求了,没有达到求的标准,不满足心里的希望,那就天主,你等着瞧,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或许至此再不见踪影;或许,对于信仰生活慵懒怠工,敷衍塞责。总之,就是不满意天主了,不满意信仰了。
两个情况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似之处:耶稣面临生命的危险。在第一种情况中,伯多禄和其他门徒不理解耶稣首次宣布祂将在耶路撒冷死去;在第二种情况中,耶稣宣布祂就要被交於罪人手里。
(参阅五17-18)”教宗说:“事实上,人的呼吸从来不会停止,当我们睡眠的时候也是如此;祈祷是生命的呼吸。”“那么怎么可能一直保持祈祷的状态呢?
算来算去,她惶恐的发现,这样一来,她竟然没有了参加教会活动的机会!于是她发短信给神父,问神父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神父很干脆:祈祷吧!她开始祈祷。她的祈祷很有些特别,没有固定的形式。
教宗方济各2月8日上午接见了圣座礼仪及圣事部全体大会的与会者,强调“没有礼仪改革,就没有教会的改革”。这个部会于2月6至9日召开全体大会,纪念梵二《礼仪》宪章颁布60周年,并借此机会讨论礼仪培育问题。
耶稣那「巨大的奥秘」:经过加尔瓦略山和坟墓,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教宗说:「我们也是一样,面对死亡,我们不能不感受到来自我们人性的感情与思维。
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引起社会对儿童的重视与爱护,给予其宽松的成长空间;6月12日世界无童工日提醒我们关注: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孩子,正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帮助家里赚钱养家。我想起了德兰修女的一次经历。
上主是天主,我们是祂手中的工程教宗首先说,灰烬提醒我们自己是谁,回想起“我们生命的基本真理:唯独上主是主,我们是祂手中的工程”。因此,四旬期成为记住我们依赖天主的时刻,同时“卸下我们自以为是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