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认为老太太是姑姑的婆婆,但后来才知道是教会的老修女,因为刚恢复政策,老教堂不是在“文革”中被拆,就是地震中被摧毁,刚恢复的教堂都是震后的简易棚,根本没有老修女的住处,我姑姑为方便照顾,干脆把老修女接到自己的家中
进德老年之家当天的午饭是老人们爱吃的饺子,工作人员用了半天的时间才包好了足够全院老人、陪同老人的大学生们以及在这里帮忙过节的志愿者们食用的量。
迎着舒爽的秋风,北京教区神长教友欢聚一堂奉献了感恩圣祭。8点,在进堂咏圣女小德肋撒为我等祈的乐声中,弥撒圣祭准时开始。参与弥撒的人数超过了预期。
教会报刊上刊登的为主作证的故事,为教友喜闻乐见,无疑对教会的文字福传和坚固教友的信仰起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决定在多年来堂区工作比较薄弱的,老教友少,新教友逐年增加的百草、麻家两个村开展工作。
新建起来的圣堂没有圣经,大家自然也不懂圣经,更不明白“梵二”精神和教友的福传使命,真的像“瞎子领瞎子走路”一样,念老经,老念经。堂区固守成规,青年教友少,缺少活力。
4月18日主日天晚上7时,西安南堂晚上本该本堂神父主祭弥撒却安排为主教的弥撒,这是因为西藏来了一批朝圣教友,他们从未见过主教做弥撒,此次强烈渴望参与主教主祭的弥撒。
山西晋中介休张兰北贾村是一个教友不多的村庄,教友少,进堂念经参与弥撒的教友更少。教会中的主力几乎没有中青年。
2000年,孙德兰经一位教友的引导认识了天主。信教后的她特别虔诚,经常到西安各教堂参与弥撒,个人灵修提高得很快。自己一个人信了天主,家中其他人咋办?
追朔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井村有民房式的教产,约二千余平方米,有十余户教友。随着历史的变迁,到80年代初,全村仅余段、董、杨几家十余名老教友,他们逐步往返潞城市南天贡、马厂等地参与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