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各个教堂,都曾见过一些精神异常的人,教会为他们打开大门,却有时候难以提供任何帮助,但我们是否能够做些什么?有好几次我试图想做些什么,最后都疲惫不堪知难而退。
这会给不知情的教外朋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弥撒费”一词的出现,是在教会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教友要求神父做弥撒,愿意有点回赠,便自愿地给司铎点钱,表示没有白麻烦司铎。
您如一位慈父,总是不顾自己的一切,关心、关怀每一位来到您跟前的人,无论是教友、修女,还是神父,甚至没有信仰的教外朋友,您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谦卑善良,与人为善。
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主教近日在《公教报》上分享了他的一些看法和思考,希望对各位读者朋友亦有启发。现将内容分享如下:在教区层面及在堂区层面,该怎样过禧年?
除基督信徒外,还有许多印度教徒和佛教徒高举教宗方济各像和耶稣圣像参加了烛光游行。
教外人称他是老好人,众教友称他是热心人,神父们称他是好会长。说起来,天主给老人的十字架实在不轻,一生中遇到了许多坎坷,但他没有逃避,全随圣意,甘心背负。
教友:怎样看待外教家人过七月半?回复:七月半,是中国传统的亡灵节。于宋朝三教思想(儒释道)合一后,皆以中元节称之,以普渡,祭祀,送祥(羊)为主。
神父为他们献上的虽然是区区200元的慰问金,却凝注着教会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感恩和敬意。
7、以圣经、圣书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朋友、有需要的人。8、希望每个圣堂都能在主日组织教友过信仰生活,举行“圣道礼仪”。邢主教也宣布了今年教区性的几大大活动:1)2月11日在徐家汇举行福传年开幕礼。
我认识一位青年教友,她的未婚夫是外教人。按照教会的要求,她保证自己的信仰不会受到婚姻的影响,同时保证将来有了孩子会接受信仰的教育,之后,获得了主教的豁免,在教堂举行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