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年以学生会的换届选举为起点,在经过几轮的选举之后,最终在天主的眷顾、圣神的带领及培育团神长们的期盼下产生了学生会新一届的服务团队。
慕道者的皈依过程至少包括四大方面的培育:密切与主交往,建立与教会团体的关系,理性上对启示的认同及生活上的配合和实践。四旬期的礼仪,正是要为候洗者加强这四方面的培育。
由于教宗深切了解教会这位圣师的训导,所以他在给本笃隐修院首席院长的书信中强调:“为了培育全球的青年,良十三世教宗设立了安瑟莫公学。
痛定思痛,这一事件让我们反思……乌海事件,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修院培育制度。
但愿他们记得神父继续为世上救赎工程努力,使他们知道如何喜悦地站在圣体面前,承诺致力忠于召唤和使命,通过一个严峻的禁欲生活,他们可能开放聆听和宽恕;为了培育交托给他们的基督徒,细致培育司铎兄弟情谊。”
以带徒弟的方式培育圣召,自1980年开始,先后有张维柱(主教)、李永乐、郭宠林、李更领、李锡辉、耿会庆、郭建军、李建华、刘宗奇、王泽伦、徐国通、何祥喜等神父都曾受教于老刘神父。
我们怎样才能欢迎和合适地培育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人,尤其因地缘的多元而提出另一些需求时?我们怎样才能在省会与区会之间创建真正的团结,以便在财政与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与缺乏的国家之间不会存在双重的培育?
教宗在上午的弥撒讲道中特别提及这位法国传教士:“他知道如何聚集信徒并培育他们去从事福传工作,在社区,城市和附近村庄建立基督徒的小团体,许多现在的堂区都是从这些原始小团体发展而来的。
教宗引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天主教教育宣言》(Gravissimumeducationis)的思想解释道,天主教大学蒙召去实现“天主教思想始终公开、持续和普遍地存在于促进高等文化的所有努力之中;另外,这些学府必须培育所有学生
因此,需要借着更丰富的要理教育来加强基督信仰的培育,使信友不断地以天主为团体生活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