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校是培育圣召的最好处所,比教堂还容易,目前可惜是缺少「榜样」,因教会学校内神父修女很少,天主教徒教师也不多,热心虔诚者就更少。
究其原因,一是过去教会培育教友的方式存在问题,这一点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后已经纠正;二是过去教友文化程度偏低;三是教友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缺乏提升信仰的渴望和诉求。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于1年前为平信徒开设了一所学校,使就学的45名基督信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培育课程,成为教会的真正主角。
在担任本堂和总铎期间,他走访整个堂区,拜访教友家庭,积极培育教友;并努力同各方面交涉,落实、开放圣堂,深得教友们敬爱。1998年12月至2003年1月,任上海教区副主教及佘山修院院长。
他说:若不在教育和培育上作出努力,我们就无法改弦易辙。政治和技术措施若没有促进新的生活方式的教育进程相随,则将一事无成。
与他们交流,方得知谈神父去年已开始举办香港天主教第一届普通话读经培训班,为不同堂区培育讲普通话的教友,使他们能为来自大陆人士提供教会服务,进而通过普通话慕道班向他们传福音。
他们难以提升受培育的水平,尤其在学术方面;培育能帮助所有人获得相同的机会,没有人被排除在外。在中美洲,人们还面临严重贫穷,缺乏工作,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移民北美。
他们的使徒工作对新世代的信德成长和基督信仰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要理教员是真正的传教士和祈祷的向导,特别是在边远地区。你们应关怀他们的精神需要和信德的持续培育。
关於青年的人格培育,文件解释说,我们寻求我们在团体中的意义,而团体应当是支持者、教化者,真实和可亲近的,也就是说,团体应该重视我们。
宣言随后列出了六项承诺,其中包括愿意个别会晤并倾听每一位遭受圣职人员性侵的受害者,并由教会设立的专家团队帮助他们治愈创伤;在认可、真理和正义中寻求共同的弥合进程;促进献身人员的长期培育,以此作为预防性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