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品格被圣化,个人品格的自我展现成为基督品格的展现,人性的流露也就随之成了“基督性”的流露。这一切的基础是因为一个基督徒的生命内在实质发生了变化。
1.申命纪典的逾越节(出12,21-27)和无酵节(出13,3-10)申命纪典在逾越节叙述强调洒血仪式,并使其仪式话仪式化。
耶稣在约旦河受洗,这是祂被敷油履行默西亚使命的重大事件,是祂宣讲福音喜讯的开端(参宗10:37-43)。耶稣的受洗与我们受洗的意义截然不同;祂的受洗不是我们受洗的缩影,我们的受洗是彰显祂受洗的圣事。
圣教会让我们在四旬期以斋戒而践行仁爱,将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以扶贫济困,修德立功,从而更好地效法基督,圣化自己,以获得天主在这一时期里赏给我们的丰厚恩宠。
来自阿根廷的罗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济各6月18日发表了题为《赞美你》的通谕,其中重点谈及气候变化以及环境问题,强调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暖化将对地球环境造成史无前例的破坏,并就此呼吁其受众肩负起道德责任
按葛庐神父在其《神修讲话》一书中的解释说:凡以现世事物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认识和方法皆是世俗,而以天主神国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认识和方法则属超性圣化,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思言行为、一举一动,都要按这个标准来衡量
教宗于是和在场的新主教们一同探讨了主教的传授、圣化、管理工作。他说,主教的管理工作是他们爱天主和爱近人的行动,以牧灵爱德表达出来。这一点,梵二大公会议有权威性的指示。
关于宗教,教宗说:宗教不危害国家的团结合一,因为宗教心灵深处的意向在圣化每个人的生活,在为社会公益服务。
一个勤于在告解厅中服务的司铎首先应让自己生活于被天主宽恕的经验中,然后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迎接前来忏悔的信友,让自己成为“被圣化的圣化工具、被宽恕的宽恕工具和被宽恕的儿子和慈悲的父亲”。
而人却因着私欲偏情的干扰,很难将天主赋予的圣爱不折不扣的表现出来,所以耶稣降生之后,便特别强调的指出,让人们努力争取圆满的执行天主的旨意,表露完美的圣爱,使自己的“俗爱”、“私爱”、“偏爱”日益趋向圣爱、纯爱、博爱及“天主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