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德和圣洗,圣神召唤我们与基督,并在基督内,从事宗徒事业,还使我们有足够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在早年的希腊文学里,如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就用evangelion这个词,表示一个报信者传报的好消息,尤其是关于战事胜利的消息;此外,也指那报信者获得的酬金和民众因这消息而向神奉献的感恩祭。
教宗方济各闻讯后,立即拍发唁函给驻文莱的宗座代表扎乌斯基(WojciechZałuski)总主教,对文莱宗座代牧区的圣职人员、会士和平信徒表示深切哀悼。
8月29日,即印度奥里萨邦屠杀基督信徒纪念之际,全国将举行首届“全印殉道者纪念日”。这一天,旨在纪念“为基督信仰而献身的司铎、修会男女会士和平信徒们”;他们是印度今天的“现代殉道者”。
因此,我们从一种守教规的信仰转化为生活的信仰,把与天主和与兄弟姐妹共融的生活,即爱德的生活置于中心。我们再一次面对福音的悖论:“藉着服事,而非随心所欲,我们成为自由的人”。
答:我们总是设法与伊斯兰教徒保持对话的关系,在国境北部的毛杜古里(Mauduguri)教区特别如此,那里的基督信徒一向谴责有关穆罕默德的漫画。
耶稣的死是人间最大的冤案!但并不是一死百了,而是死后第三天,破坟而出,首先成为人类中第一个光荣复活者!天主的全能可以从死亡中生出生命,失败中产生胜利,失望中得到希望。
耶稣自己就用「麦子落在地里死了,才能结出子粒」的意象作为祂圣死与复活奥迹的标记(参阅:若十二24);圣保禄宗徒则用同样的意象,来谈论肉身的复活:「播种的是可朽坏的,复活起来的是不可朽坏的;播种的是可羞辱的
他在讲道中以本主日福音记述复活的耶稣与门徒们在加利肋亚湖边的相遇为省思主题(若廿一1-19)。教宗说,这相遇的喜乐提醒我们3个美好的现实:天主的召叫、天主的惊喜、天主的爱。
吉隆坡(信仰通讯社)—教宗方济各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马来语正式出版。马来语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绝大部分民众采用的本地语。